便攜式水中藍綠藻分析儀是專為水環境監測設計的高效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快速、精準地檢測水體中藍綠藻濃度及相關參數,為水體富營養化評估、水華預警及生態保護提供關鍵數據支持。
該儀器主要采用熒光檢測技術,通過發射特定波長的光(如藍光470nm)激發藍綠藻中的藻膽蛋白(藻藍蛋白約620nm、藻紅蛋白約560nm),使其釋放特征熒光。儀器通過測量熒光強度與藍綠藻濃度之間的正相關關系,結合多通道光譜分析技術,可精確區分藍綠藻與其他藻類,檢測范圍覆蓋10cells/mL至10?cells/mL,檢測下限低至5cells/mL,靈敏度高。
一、準備工作
檢查設備:
確保儀器電量充足,或已連接外部電源。
檢查探頭/傳感器是否清潔、無污損、無劃痕。如有污物,使用柔軟的無絨布和清水(或按說明書要求的清洗液)輕輕擦拭。
確認所有配件(如校準液、采樣瓶、數據線、便攜箱等)齊全。
開機預熱:
打開儀器電源開關。
根據說明書要求,讓儀器預熱5-15分鐘,以確保傳感器穩定。
校準(Calibration):
重要步驟:為保證測量準確性,每次使用前或定期(如每周)必須進行校準。
零點校準:使用無藍綠藻的純凈水(如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或專用零點校準液。將探頭浸入校準液中,待讀數穩定后,選擇“校準”或“零點”功能,確認完成。
多點校準:部分高級儀器可能需要使用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多點校準。按照說明書步驟操作,輸入標準液濃度,完成校準。
記錄校準信息:記錄校準時間、使用的校準液、校準結果。
二、樣品測量
樣品采集:
使用清潔的采樣瓶,在目標水體的中上層(避免底部沉積物干擾)采集水樣。
采集后盡快測量,避免長時間存放導致藻類活性變化。
測量操作:
將儀器探頭(或測量池)完q浸入水樣中,確保傳感器窗口與水樣充分接觸,避免氣泡附著。
輕輕晃動探頭或攪拌水樣,幫助傳感器快速響應。
在儀器顯示屏上選擇“測量”或相應參數(如“藍綠藻濃度”、“葉綠素a”、“藻藍蛋白”等)。
等待讀數穩定(通常幾秒到幾十秒),儀器會自動顯示測量結果。
讀取與記錄:
記錄測量結果,包括:藍綠藻濃度(常見單位:cells/mL,µg/L藻藍蛋白)、測量時間、地點、水溫、天氣狀況等。
部分儀器支持數據自動存儲或通過藍牙/USB導出。
三、測量后處理
清潔探頭:
測量完成后,立即用清水沖洗探頭,去除殘留的水樣和藻類。
再用柔軟的無絨布輕輕擦干,或用專用清潔液處理(按說明書要求)。
切勿使用硬物刮擦傳感器表面。
關機與存放:
關閉儀器電源。
將儀器和探頭放回便攜箱,存放在干燥、陰涼、無強光直射的環境中。
如長時間不用,取出電池或定期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