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熒光法溶氧儀是一種基于熒光猝滅原理設計的高精度水質檢測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環保、科研、水產養殖及污水處理等領域。其核心原理是通過藍光激發傳感器表面的熒光物質(如釕金屬化合物),熒光物質受激發后釋放紅光,而水中的溶解氧分子會通過能量轉移(猝熄效應)縮短紅光釋放時間。儀器通過測量紅光釋放時間與溶解氧濃度的反比關系,結合內置算法實現快速、精準的濃度計算,量程覆蓋0-20mg/L(0-200%飽和度),精度可達±0.1mg/L。
該設備采用無膜式傳感器設計,突破了傳統膜法溶氧儀的局限。傳統膜法需定期更換電解液和膜組件,且易受硫化物、重金屬等化學物質干擾,而熒光法探頭無需極化預熱、無需校準(出廠前已完成標定),維護量降低90%以上。例如,智感環境PDO-300型儀器配備IP68防護等級探頭,熒光帽采用特殊光學覆膜,即使被刮蹭或部分污染仍能保持測量精度,僅需定期擦拭即可,使用壽命長達兩年。
便攜式熒光法溶氧儀在使用過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常見問題。以下是這些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詳細解析:
1、無顯示或開機異常
當遇到無法啟動或顯示屏沒有反應時,可能的原因包括電源故障(如電池電量不足或電源適配器損壞)、主板電路短路或保險絲熔斷、以及顯示屏損壞或排線松動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步驟進行排查和解決:
首先檢查電源情況,嘗試更換電池或使用備用電源,并測試適配器輸出電壓是否正常。
如果懷疑是保險絲的問題,需打開設備外殼找到主板上的保險絲位置并替換同規格的備用保險絲。
對于顯示屏問題,可以通過外接顯示器或者屏幕點亮功能判斷是否為顯示屏故障,若發現排線松動則重新插緊。
2、測量值偏差大或波動異常
如果儀器的測量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或是讀數不穩定,可能是由于熒光傳感器老化或污染、光學系統積塵、溫度補償失效、信號處理電路噪聲干擾等因素導致的6。相應的解決措施包括:
校準儀器,使用標準氮氣或空氣進行零點和量程校準,以恢復基準值。
清潔傳感器表面,用無塵布蘸取適量酒精輕拭熒光層表面,注意避免劃傷。
檢查光學路徑,清理鏡頭、濾光片及光源組件,確保光路暢通無阻。
確認設備內置的溫度傳感器是否工作正常,并根據需要重置溫補參數。
盡量遠離強電磁場或振動源,并檢查信號線是否良好屏蔽。
3、響應速度慢或讀數滯后
當儀器對氧氣濃度變化的響應變得遲緩,甚至出現讀數滯后的現象時,通常與氣體擴散路徑堵塞、熒光信號衰減、數據處理算法延遲等相關。解決方案如下:
檢查進氣口是否被灰塵、油污堵塞,必要時使用壓縮空氣或真空吸塵器進行清理。
若傳感器性能下降,則需考慮更換新的熒光探頭。
更新設備軟件版本,聯系廠商獲取最新的算法優化補丁,以提高響應速度。
4、零點漂移或量程壓縮
長期暴露于高濃度氧氣下可能導致傳感器中毒,此外校準氣體不純或操作不當也會引起零點漂移或量程范圍縮小的問題6。對此,建議執行以下步驟:
使用高純度氮氣(用于零點校準)和量程上限氧氣重新標定儀器。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過浸泡熒光傳感器于專用清洗液中來恢復其活性。
如果發現電路板受潮,應該拆開設備后蓋,利用除濕機或干燥劑去除內部濕氣。
定期檢查電容、電阻等電子元件的老化狀況,特別是關注信號放大電路的狀態。
5、日常維護與預防性措施
為了保證便攜式熒光法溶氧儀長期穩定運行,還需執行一系列日常維護和預防性措施:
定期校準:至少每月使用標準氣體校準一次,并記錄校準數據。
清潔保養:每周清潔傳感器表面及光學窗口,防止油污、粉塵積累。
環境控制:避免設備暴露于極d溫度(-20℃至50℃之外)和過高濕度(超過80%RH)環境中。
電池管理:對于鋰電池,即使長時間不用也應保持適當的充電狀態(約50%),以防過度放電損害電池壽命。
存儲防護:停用期間應將儀器放入防潮箱內存放,同時給傳感器端口加裝防塵帽保護。
